杜慧怡等:“扇送清风诗入夏 彩绘童心始小满”
发布时间:2023-07-06 浏览数:178

小组成员:杜慧怡 章笑敏 段盈希 温艺生 汪文慧 马源嵘 田润泽 邹锦颜 郭中丹 李怡然 鲁畅 唐兴宁

一、前尘历历到如今

景江社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在明代,洪山地区大部分是湖泊和湿地,而景江社区所在的地方正好处于江湖交汇的地带。当时,这个地区是以渔业为主要生计的村庄。居民们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种植水稻、捕捞鱼类,形成了一个小而安宁的社区。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景江社区逐渐从一个传统的农业村庄转变为城市社区。在20世纪初,武汉市的工业化进程带来了大量的人口涌入,洪山区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工业区。景江社区成为一个重要的居住区域,人口不断增长,社区的规模也扩大。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经济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武汉市成为中部地区的经济中心。景江社区也受益于这一发展,社区内兴建了更多的住宅楼和商业设施,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同时,社区内的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改善,道路更加宽阔,交通更加便利,公共服务设施也逐步完善。

洪山街道景江社区居民委员会是位于武汉市洪山区的一个居民自治组织,其成立旨在加强社区治理、促进居民参与和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景江社区居委会的成立可以追溯到2012年。当时,社区面临着快速城市化和人口增长的挑战。为了更好地管理社区事务、维护社区居民的权益和提升居民的参与度,洪山街道决定设立景江社区居民委员会。这个居民委员会由社区居民选举产生,代表社区居民的利益和需求,负责社区内的事务管理和服务提供。

自成立以来,景江社区居民委员会通过积极的工作和努力,逐渐发展壮大。居委会与洪山街道政府密切合作,共同推动社区建设和发展。他们致力于改善社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居民福利,通过组织各类活动和项目,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社区凝聚力的形成。目前,景江社区已经成为洪山区的一个繁荣、宜居的社区,现有住宅楼139栋,居民6462户,人口13127人。它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社区也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和绿化工作,营造了宜居的生态环境。

在景江社区居委会的领导下,社区开展了一系列的社区建设和改善项目,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居委会致力于改善社区的交通状况,推动道路修复和交通设施的建设,以确保居民出行的便捷性和安全性。他们着眼于社区的环境卫生,重视社区的环境保护和绿化工作,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环保行动,通过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措施,共同营造干净整洁的社区环境,提升社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居委会还组织了文化艺术活动、健康教育讲座、技能培训等社区活动,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和知识水平。

景江社区居委会高度重视社区安全和居民安宁。他们与公安机关合作,加强社区安保力量,维护社区的治安秩序。居委会定期组织社区安全宣传活动和防范教育,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此外,景江社区居委会还积极倡导居民自治和居民参与。他们建立了居民议事会和居民志愿者团队,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推动社区治理民主化、透明化和规范化。景江社区居委会的成立标志着社区居民自治的重要进展。通过居民委员会的努力,社区居民得以参与社区决策、管理和服务,提高了居民的自治意识和参与度。景江社区居委会在社区发展、环境改善、文化活动、居民福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居委会将进一步深化居民自治和参与,加强与居民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他们将不断探索新的社区治理模式,倡导公平、公正、透明的决策机制,确保居民利益得到充分保障。同时,居委会将积极引入科技手段,推动数字化社区建设,提供更便捷、高效的社区服务。

景江社区居委会在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社区的发展和居民的福祉。通过居民自治和参与,他们推动社区治理的创新和完善,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和社区服务。随着时间的推移,居民委员会不断适应社区发展的需求和变化。他们积极倾听居民的声音和意见,及时解决居民关注的问题,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通过居民委员会的努力,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得到加强,社区凝聚力不断增强。

在未来,景江社区居民委员会将继续致力于推动社区的发展和改善。他们将继续加强与居民的沟通和联系,了解居民的需求和意见,并根据居民的反馈进行相应的改进和调整。居委会还将继续组织各类社区活动和项目,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景江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成立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更多参与和决策的机会,促进了居民自治和社区发展。一直以来,他们在社区建设、居民服务和社区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将继续努力为景江社区居民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确保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幸福生活。

虽然社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成果斐然,但景江社区工作人员也在采访中透露这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因为该辖区是一个老旧小区,6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比较庞大,已经达到2100人左右,其次就是儿童。所以社区目前主要的服务对象还是以“一老一小”为主。居住在社区里的年轻人数量不多,且大部分为年轻的父母,平时都需要按时上班通勤,休息时间也需要匀给工作和家庭,一般是没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社区的公共文化建设中来的。就算专门举办针对年轻人的活动,参与人数也不会很多,达不到预期效果。也就是说,在公共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来自年轻人的声音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其实,这也是很多老旧社区在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社区联络阶段,超过十年的社区历史和浓郁的社区特色让景江社区很快地进入小组成员的视野。社区浓浓的人情味和对文化建设的坚守也促成了双方的一拍即合。

二、花蜜馨香须酝酿

期待年轻活力的景江社区,和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12位大学生,一场双方都期待有加的“文化进社区”活动正在酝酿。

在初步筹划阶段,小组成员的同学和社区工作人员就花了很多心思。一个周到的社区活动应该把居民利益放在首位,尽可能做到一举多得。怎样能让活动的积极影响最大化呢?考虑到社区中存在的上班族父母的小孩托管问题,为了给他们减轻负担,我们把活动对象定为了需要大人照看的学龄儿童。我们的活动是从九点半开始,大人可以把小孩带至活动场地后由参与活动的同学进行托管。这样的话,吸引到的参与人员也会更多,减轻了募集宣传的压力。

活动对象敲定后,接下来就需要确定活动主题。恰逢初夏,我们希望联系实际,为社区送去畅意而蕴藏丰富的文化活动,诗歌、绘画与夏日的联动自然成为了我们的活动主题。而形式方面,要向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科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俗易懂、有趣生动是关键。朗朗上口的诗词可能是他们平时最熟悉的传统文化呈现方式之一;另外,绘画的实践方式能更加深化活动体验;炎炎夏日,团队又选择“扇子”这一和夏日与中华文化密切相关的物质载体,以“画扇猜诗”为具体活动形式,达到传承诗词与国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而“画扇题诗”的形式既能调动孩子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又能潜移默化地让他们理解诗歌的含义和意境。同时,古代画在扇子、绢纸等物体上的纹样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在作画的过程中拓宽儿童中华文化知识面。在诗词和纹样的选择上,文案组选择了适合儿童阅读理解的夏日相关诗词集锦,如《小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纹样方面选择造型简易便于儿童临摹的图案,如荷花、鲤鱼、水波等。诗、画和节气文化的结合也更能起到文化科普的作用,深化儿童对节气时令的理解。

要保证活动效果,前期的物资准备一定要保证质量。在工作讨论群中,小组成员针对材料的选取进行了反复的商讨和定夺。既需要考虑学生志愿工作的预算有限的问题,也要保证尽可能使社区居民获得最佳体验。基于这两方面的考虑,物资组的同学严谨细心地进行了清单草拟、物资采购、海报准备等工作。除此之外,其他小分队的同学也分头开展了前期工作。决策组的同学确定最终选定诗词和纹样,并及时地传达工作要求;采访组的同学了解社区背景资料,打磨采访稿件;文字组的同学收集相关资料并初步撰写方案流程;负责主持的同学撰写活动的主持稿并悉心准备。与此同时,小组也和社区方面积极沟通,了解社区需求,寻找最优方案,并确认前期准备是否到位。社区也尽了最大努力支持活动的开展,包括前期宣发、场地预备、准备采访等。一首完美的乐曲需要各个音符的准确配合。为了活动的成功开展,大家在各自的环节上可谓尽心尽力。大家都本着一个信念:一定要把“文化”真正送到社区,送到大家的心里去。

三、品诗画扇展绮思

5月13日上午九点半,万里无云,阳光正好。“文化进社区”活动在景江社区居委会二楼大厅举行。到场的小朋友十分兴奋,现场气氛热烈。

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纹样解说。主持人首先向大家展示了几种古代中国常见的纹样,向孩子们介绍每种文案的设计要素与含义,并详细阐述了每种纹样背后所包含的寓意。寓意吉祥、祈求福运的云纹;寓意江海,寄托美好生活的水纹;祈求红火、歌颂喜庆的火纹……每一种纹样都仿佛是一个纽带,将古人与小朋友们的距离无限拉近,让小朋友们深刻感受古人寄托于纹样上的情思。

在展示并介绍完中国古代常见的纹样后,活动也来到了第二个环节“夏日诗词鉴赏”。主持人首先以社区环境入手联想诗句“绿树浓荫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抛砖引玉”,成功调动起场上的气氛,孩子们纷纷举手,向大家分享着自己曾经背诵过的夏日诗句,其中既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类耳熟能详的诗句,又不乏“溪涨清风拂面,雨落繁星漫天”这类饱含丰富意境的课外诗句。在场的志愿者对孩子们的文学积累赞不绝口。而在分享诗句过后,主持人带着孩子们仔细鉴赏了杨万里、陆游等著名诗人的夏日诗词,先从诗词原本的含义出发,一步步深入到诗歌的意象意境,并逐步理解诗人当时的心境,从字里行间带领小朋友们一同领略诗人笔下不同但美好的夏天。

鉴赏诗词之后,本次活动也迎来了它的高潮部分——“画扇猜诗”。孩子们首先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夏日诗词,并领取志愿者下发的扇子,与志愿者合作,画下自己心里关于这首诗的画面。孩子们拿起画笔,在扇子上画下自己心中所想的图画。在此过程中,有些孩子可能因为理解不了诗句的含义或诗人的心境而无从动笔,但在志愿者们的共同指导下,一幅幅细致精美的画作接连完成,充分展现出孩子们优异的绘画才能。绘画结束后,孩子们也积极上台从意象、色彩、布局等方面分享着自己的画作,并向大家朗读自己的所画的诗词,而后与志愿者自由合影留恋。

在经历了欢乐而短暂的绘画时光后,本次活动也迎来了最后一个环节“诗词朗诵”。来自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志愿者们先向孩子们作朗诵示范,并从中教给孩子们一些基础的朗诵技巧,随后邀请孩子们上台朗诵。一开始,孩子们因为害羞并未举手,但在主持人的鼓励和奖品的诱惑之下,小朋友们最后克服了害羞,相继上台朗诵诗歌。尽管他们的声音有些稚嫩,但其中的情感却充沛且饱满,场上的气氛又一次活跃起来。

最后,在志愿者与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下,本次志愿活动也圆满结束,孩子们与全体志愿者一起合影留恋,为这段欢乐的时光留下美好的纪念。活动结束后,不少孩子、家长们对这场“文化进社区”活动给予了好评。“今天的活动玩的很开心,(我)不仅在其中感受到了中华诗词的美好,也学到了很多关于诗歌朗诵的技巧,收获颇丰。”当被问及参与活动的感受时,一位孩子回答道。

不仅是孩子,本次活动也获得了社区工作人员的认可。“社区周边的学校大多是一些重视理科的学校,对于文化方面的时间投入相对来说会少一些,像这类送文化进社区的志愿活动,无疑能提高孩子们对与中华文化的兴趣。”一位全程参与活动社区工作人员评价道。

社区党委书记也给予本次志愿活动相当的好评,同时也给出了自己关于本次活动给的建议:“我觉得你们这次活动开展得很好,我看到你们在做的前期方案,以及你们关于这此活动的展板等相关内容,我觉得都都很有新意。然后关于图片的选择我觉得你们也做得挺好的。你们最开始的方案我也看过了,然后实际上这个展板这块是我也提了一个修改意见。因为既然看到这个活动,我想你们肯定是想把它做好。既然要做好的话,我觉得文化气息这一块还是要更加浓厚一些。所以我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我们孩子对我们中国的24节气有个初步的了解。总而言之,我觉得你们在这一块做得很好。

无论是巍巍青山壁立千仞,还是浩浩江河源远流长,只要有一天遇到了诗人的慧眼,山水便有了悲喜境界,立意恒久。无论是池塘中盛开的荷花,还是盛夏那璀璨的星空,都在诗人的笔活了出来,在无数人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中华诗词的魅力也便在于此,我们也由衷希望能够通过本次志愿活动让大家更好地领会到中国诗词的美妙意蕴,对中华文化保持发自内心的热爱。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樱花大道
邮箱:hanhan41@whu.edu.cn

邮编:430072


鄂ICP备2023012283号-1  鄂公网安备420104020015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