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珞珈: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丨武汉大学新闻学院这门课,期末考场设在19个社区
发布时间:2023-07-09 浏览数:426

“武大真的有小狐狸吗?”“樱花是甜的吗?”近日,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志愿者们来到武汉武车社区,“变身”幼教老师,和社区孩子们共度周末。据了解,这是志愿者们连续两周第三次来到武车社区,并非一般的公益活动,也不是一次偶然为之的社会实践,而是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与大学课程的一次新鲜尝试。

 

4月21日至5月19日,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团委结合学院2022级《中国文学(下)》课程内容,组织开展了为期28天的“送文化进社区”系列活动。19支大学生志愿队伍深入黄石市、武汉市的19个社区,212名志愿者带着中国文化走入基层,近800名社区居民参与其中,志愿时长累计540余小时

韩晗老师是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文学(下)》课程的任课教师,作为工业遗产研究学者的他一直关注老旧工业社区的文化需求问题,他之前调研发现,许多老旧社区缺乏文化活动,经过思考,他认为同学们可以以“送文化进社区”的调研实践形式完成这门课程的考试任务。“武汉大学是武汉市的重要文脉,武大的学生应当对武汉市的市情有所了解,也应当为这个城市的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他的想法得到了学院师生的一致支持,新闻学院团委书记李烽韩晗一道作为这门课程的指导老师,将这门课程的期末考试与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由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牵头,统筹策划了大学生“送文化进社区”系列活动。

 

本次“送文化进社区”活动跨越地区广、活动内容多样。在青山公园,志愿者们为六街坊社区和三街社区举办了一场武钢文化交流分享会;走进钢花村街111社区,志愿者带小朋友们绘出心中新工业建设的模样;为了美化才惠社区环境,为社区增添活力,志愿者们与居民合作进行了墙绘,他们还通过“活动+学习”的方式给小朋友们开设了“折纸小课堂”,希望让孩子们更深刻地了解传统文化;为了把“新文化”送入“老社区”,给老人们以慰藉,志愿者们走进涂家沟社区,为老人们带去摄影艺术与音乐;为了让社区居民更加了解扎染文化,走进航舵社区的志愿者们耐心地教老人们制作了属于自己的扎染作品;为了激发孩子们的读书热情,让孩子们接触到更多好书,志愿者们为粤汉里社区的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次读书分享会;为了庆祝母亲节,传递社会爱心,志愿者们在水岸国际社区举办了“爱·传递”主题日活动,与居民们一起欣赏关于母爱的诗歌、音乐、画作等;为了将诗意与文化带入社区,和居民们一起寻味时光,走进白云社区的志愿者们带领居民完成了一个个日历与杯垫的创作……


同学们亲身参与到社区实践活动中,不仅加深对课程内容的内化理解,更加强了对社情民情的认知。

 

“韩晗老师告诉我们,文学的学习不应该只停留于课本,应该下到社区和群众中学习,这样才有更生动和丰富的收获。我们也很高兴能通过这次志愿活动,为服务社会、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和加强联系互动尽一份力。”志愿者杨茹涵表示这次活动让她受益匪浅。



许多社区工作者也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其实现在大学生下沉社区的活动还是不多。这个活动从设计到准备,从开始到结束都是武大的学生做的。我们看到了你们的能力,也看到了你们志愿的心。你们筹备活动甚至比我们还认真、还专业。”航舵社区的网格员这样评价。

 

“我们每个月都会举办1-2次志愿服务活动,你们的活动策划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啊!‘送文化进社区’的文化,我们不了解,还要向你们学习。”在社区工作者的鼓励和认可下,志愿者们有了更大的信心在志愿活动中走得更远。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社区很重要,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很多工作都要靠社区去完成。我们要把工作沉到基层,一定要接地气,了解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所盼,根据大家的需求来做我们的工作。”许多老厂矿社区的社区组织不如现代新建小区健全,部分社区不够重视社区活动的开展。而且老厂矿社区居民主要是老年人,囿于身体条件和交通,参与社区活动的能力有限,社区文化活动并不丰富。谈到“送文化进社区”的后续安排,韩晗表示,这个活动效果反馈良好,得到了同学、社区、居民的一致认可,希望之后每一届都常态化延续下去。“社区是城市管理的最小单元,它需要与所在城市的大学同频共振,我希望能够让同学们明白,‘送文化进社区’的本质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群众是共同的老师。”

 

新闻学院团委也将继续探索大学生社区实践形式,提升师生居民参与度,将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走深走实,让青年学子深入基层、倾听社区民声,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图文编辑| 王安彤

值班编委| 郭晟铭

责任主编| 曾 刚

审核刊发| 宋 博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VVABqK1aX7LkrR9KqMII9g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樱花大道
邮箱:hanhan41@whu.edu.cn

邮编:430072


鄂ICP备2023012283号-1  鄂公网安备42010402001577号